作者:王继
黄子文(1909~1947)烈士是陕西三原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2年4月至1934年,他先后担任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政委、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陕甘游击第一步兵大队政委、中共渭北特委委员、渭北(原富耀)革命委员会主席、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陕甘边区第三路地区办事处主任、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为西北红军和苏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5月,时任陕甘边庆阳抗敌后援会主任的黄子文,回到渭北家乡三原武字区,投入地方抗日救亡活动。他与中共三原县委派驻武字区的谈国帆等商议后,利用在瓦窑堡兵工厂学到的技术,自筹经费,在自己家的旧窑洞里办起了兵工厂,为抗日武装修理枪支,制造手榴弹。
在此期间,黄子文在武字区组织一批青年农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针对这些青年农民抗战热情高,但无战斗经验、缺乏军事知识和技能的特点,黄子文建议中共三原县委与安吴青训班联系,把这些青年编为抗日农民连去安吴青训班学习军事知识,为开展抗日游击战培养军事力量。中共三原县委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全陕军民奋起保卫陕西、共赴国难”的号召,采纳了黄子文的建议,并组织所辖的临潼县栎阳和富平县淡村选派进步青年一起去学习。9月,黄子文带领武字区60余名进步青年,连同富平淡村、临潼栎阳选送的青年共90余人赴安吴青训班学习军事。
由于这些来自农村的青年文化程度较低,安吴青训班专门将其编为抗日农民连,即13连,黄子文任连长,张戈任政治指导员。青训班对农民连的教学除党的基础知识外,主要培训军事知识。
在安吴青训班,农民连重点学习开展游击战的军事知识、各种武器的构造、零件名称和安装、野外地形侦察、夜间攻击以及如何打伏击战等。青训班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练结合,注重提高学员的实战技能。当时青训班的学习条件非常简陋,在野外培训时,选比较僻静的地方,架一块木板做黑板便是课堂。学习训练虽然很艰苦,但学员们学习、训练的热情却很高。
3个月的学习、训练结束后,青训班在安吴堡街道召开了毕业典礼大会,学校负责人冯文彬、胡乔木向每个学员颁发毕业证和安吴青训班纪念章,号召学员们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去,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拿起枪杆子保卫陕西,保卫党中央。
在渭北党组织的安排下,农民连的一部分学员东渡黄河加入了八路军,在抗日战场浴血奋战;一部分深入敌后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还有一部分投身于抗日救国的宣传组织活动中,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王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