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精神航标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04-02浏览次数:11

      作者: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工委 刘夏延

  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的那一段苦难与辉煌,中国工农红军自江西起始,蜿蜒西去北上,历经九死一生,战胜千难万险,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完成了一次震古烁今、气吞山河的远征奇迹。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激荡着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汇聚起一个民族彪炳史册的精神伟力。

  这是一条转折之路。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在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之时,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因为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

  这是一条锻造之路。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腊子口……那些淬火成钢、千锤百炼的幸存者们,“一个可以当十个,十个可以当百个”,逐步成长为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更多红军战士的名字和事迹,已经淹没在沿途的荒草断碑间,唯山河记取,唯天地见证,在群山怀抱,在万谷之巅,他们的精神汇入长存的浩气之中,与国家民族的脉搏一起,永恒跳动。

  这是一条艰险之路。历经两轮寒暑,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在缺医少粮、风餐露宿、艰苦卓绝、敌我悬殊的困境中,红一方面军从出发时的86000人,到抵达时的6000多人,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倒下。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极为罕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展现出的分量、蕴含的价值、孕育的未来,让人们看到世间有如此豪迈的气概、如此坚强的信念、如此壮烈的牺牲,让人们看到人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理想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中华民族踏上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如果说,80多年前的那次远征,是精神的壮歌、信仰的迸发、价值的磨砺,那么,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更需要在回望这条萦绕于世界东方的“红飘带”时,凝聚最初的信仰、守护如磐的初心。

  让我们坚守这不变的信念。新的长征路上,少了战火烽烟,少了生死考验,然而前路仍然弥漫看不见的硝烟、充满不可知的挑战。面对繁重压力、利益诱惑,少数党员干部信仰流失、行为失范,我们更需要精神的支撑、价值的导航,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

  让我们传承这不屈的意志。新的长征路上,没有冰山峻岭,没有沼泽草地,然而面对深水区的改革阵痛、转型期的两难烦恼,仍有太多利益的藩篱要冲破、太多观念的束缚要挣脱。我们要从长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中,砥砺前行的信心,从长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无畏里,鼓足担当的勇气,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让我们弘扬这不息的精神。新的长征路上,不再山河破碎,不再神州陆沉,然而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仍然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我们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克服一切贪图安逸、骄傲自满的情绪,继续艰苦奋斗,始终一往无前。

  旗帜指引理想,鲜血铸就丰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伟大的成功还在孕育,更艰巨的任务仍在前方,唯有在长征中纪念长征,在奋进中继续奋进,才能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屹立不倒,跑好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奔向更加光明与美好的未来。